close

立即了解學習英文

立即了解學習英文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肺腺癌病理分類 可預測復發機率

【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】透過肺腺癌腫瘤病理切片分類,可預測手術後復發的機率。台北榮總及陽明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《臨床腫瘤學雜誌》的研究發現,佔第1至3期肺腺癌約3成的「實體型」及「微乳頭型」患者,手術後2年內腫瘤復發及轉移的比例最高。北榮胸腔外科教授許文虎表示,這兩類復發高風險者在術後仍需密切追蹤,且可評估是否接受化療、放療等輔助性治療。許文虎指出,早期發現並以手術切除腫瘤,是治療肺癌最理想的方式,但佔肺癌約4成的肺腺癌中,有2至3成患者會在手術後2年內復發甚至死亡,因此北榮及陽明團隊才希望找出可預測肺腺癌術後復發機率的方式。研究團隊參考國際肺癌研究協會、美國胸腔學會及歐洲呼吸學會,在2011年共同提出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方法,透過腫瘤病理切片呈現的外觀,將肺腺癌區分為「伏壁」、「腺泡」、「乳頭」、「微乳頭」及「實體」等5型。陽明臨床醫學所長周德盈解釋,病理切片通常是5種型態混雜,若全為伏壁型稱作原位癌,其他型出現但腫瘤直徑小於5公厘稱作「低」侵襲性肺腺癌,術後5年存活率幾達100%。而榮陽團隊這次則是針對較可能復發的侵襲性肺腺癌,自2004至2010年分析570餘位患者的病理切片,並比對術後復發及死亡率;所有患者都屬第1至3期,其中有32.5%復發,實體型及微乳頭型的復發率都超過5成,約為另外3型平均的2倍,且逾6成復發者都已出現癌細胞轉移至胸腔外的情形,導致存活率比其他3型的復發者都要低。許文虎分析,第1至3期侵襲性肺腺癌患者中,實體型佔13.6%、微乳頭型佔19.5%,而北榮曾在2001至2008年調查第1期肺腺癌患者後發現,實體型佔8.1%、微乳頭型佔15.2%;他推論,越晚期的肺腺癌,實體型及微乳頭型的比例越高,也越可能復發及轉移。周德盈表示,病理切片是以相對比例最高的型態作為分類依據,但臨床上也發現,一旦微乳頭型及實體型出現,患者預後普遍較差。北榮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指出,目前健保給付肺腺癌第1期後期、腫瘤直徑3公分以上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,但若在病理切片中察覺微乳頭型及實體型,會評估是否建議患者採自費接受輔助治療,口服藥1年費用或化療針劑療程都差不多需要新台幣10萬元。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肺腺癌病理分類-可預測復發機率-130745918.html

英文影片 全民英檢網站

    全民英檢中高級報名 線上學習網日常會話 英文 兒童英語教學報名英檢 cnn 學英文免費線上英語學習 出國遊學英文全民英檢中級考試時間 學單字全民英檢初級 把英文學好情境式英文 遊學學英文英文學習雜誌 104家教中心線上英文學習比較 英語流利說英文學習單 新竹英語家教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llyru60 的頭像
    kellyru60

    臺灣痞客?

    kellyru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